[壹柒伍]拆除或熬過?實體店的下一步

疫情以來,有少數出門採買的機會,適時地觀察沿途街邊店,因屬於民生消費街道,沿途的民生店面通常只有三種,一種不時會有外送員取餐的店、一種是選擇不開休假,最後則是短期瞬間大量虧損決定停損拆除,這中間的選擇,都在於「降低虧損」的程度。

但如果是品牌企業呢?因為店租合約、管銷成本或品牌戰略等,可能無法說結束就結束,我記得開車沿途經過東區時,座落在東區一間光亮的NET門市吸引著我的目光(大概有一般門市的3倍寬),在幾乎無人的街道上顯得突兀,裡面只有2位顧客,品牌又該如何是好?是把本季度列為虧損,用其他部分來彌補財報嗎。

經營門市、經營公司或經營人生,基礎概念都是相同,短期目標很簡單,就是要「有目標方向的活下去」,中長期要思考什麼?要確保有「長期資金的挹注規劃」,如果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之下能夠撐多久?這在駐店之前就應該要有個概念。

無論是哪類實體門市,下一步的思考可能會是什麼?

-

1.講究空間大小的「坪效」指標不再受用

以前在設計分析門市人流公式的計算邏輯之下,只要確認幾項變數,包含門口人流數、入店數、提袋率等對應營收,幾乎就可以估算出月、季、年度營收範圍,但疫情之後,開店測試坪效的計算方式,不能再使用舊傳統指標的計算,而是應該透過「時間」與「購買客戶數」作為預測指標。

而這樣的方式就會因應到樓層與大小的計算會更加謹慎,在思考門市開設與銷售模式的議題上,考慮的不再只是門市高大上(品牌企業不再此限)、一樓門市才會有人買、是不是一定要開在人潮聚集的地方,都是值得再思考其商業模式的細節。

-

2.線上與門市的「顧客體驗」控制更加重要

線上與線下現在已經無法分開,當然有人會提出O2O(Online to Offline)的概念,但我覺得O2O還是比較站在企業的立場去談,就像企業會分門市部與電商部,線下與線上表面上是一起看營收,但數據還是分開看和分開管理,但這樣的方式其實已經不太能掌握所謂「顧客銷售」,以至於CRM(客戶關係管理),以客戶為中心的概念更加重要。

至於CRM的概念是什麼,我想網路上有非常多資訊可以參考,我覺得那的確是未來可能蠻需要的一個概念,就跟數位行銷(Digital Marketing)一樣,順應時代而已。

-

3.實體門市不再是「販售場所」,而是「場域使用」

門市不能只是展示商品的區域,如果只是販售,那沒人的時候,每分每秒的場域都可能是浪費,但如果當成是品牌的場域,那空間會變成什麼?

我曾經看過中國電視劇「青春創世紀」,劇中在談「直播產業」這件事,我覺得蠻有趣的是,實體門市不只是販售商品,更是直播場地,定時、定點的活動會讓「場域」附加價值與營收提升,門市店員也是,不是只顧來店的客人,不再是只是販售商品給眼前的顧客,規劃具備其他功能的場域,這點我是認為非常值得思考的部分。

-

以上,期望所有門市都能熬過這一段時間,相信這段時間過後,一切都會好轉,祝福。

#實體門市都在虧錢很痛但更痛的沒有改變任何作為

#如果沒有問題人是不會改變的

--

--

鄭君平 Oscar Cheng

負責科技服務業CRM專案兼集團總部高階主管的簡報幕僚,曾任職於ASUS Channel Marketing部門與ACS Custom台灣區營銷與藝人客群經營。專注在品牌溝通專案、數據解讀與簡報提案策略。 演講、分享、專欄合作,歡迎來:www.facebook.com/oscarcheng0509